老人在家弹琴,邻居认为是噪声扰民,多次用贴“告示”、上楼敲锣、电喇叭喊叫等方式“对抗”……这件发生在龙南七村的纠纷已持续一年多。近日,不堪忍受的老人致电新民晚报“夏令热线”,反映邻居的行为对其造成了困扰:“居委会、派出所都没法解决,我们精神上受不了。”
记者调查发现,随着市民对艺术教育及终身教育的重视,学乐器几乎已成“标配”。很多家庭都有学琴儿童,老人学琴也不在少数,由此产生不少噪声纠纷及投诉。在家练琴,是否算噪声?“娱乐权”与“休息权”该怎样平衡?如何采用正当手段维权?怎样才能减小对他人的干扰?……种种问题,值得探讨。
楼道多次贴出纸条
周四,记者来到龙南七村,楼洞大门贴着“周末请还楼道一个清静,隔音了吗?关窗了吗?一把年纪了积点德,做人要点脸”的纸条。王先生家住4楼,1993年搬来后,钢琴就放在卧室一角。“最近几年,我太太想学,就跟着老年大学琴谱练习。”王先生说。
第一次被贴纸条,是2019年11月。“奶箱边、楼道窗户和墙上,都贴了打印的‘小字报’,说得很难听。”王先生说。12月,信箱上又被贴了纸条。“不知道谁贴的,也不知道怎么调整。我只好上午几乎不弹,下午在做家务的空当弹会儿,晚上从来不弹。”姚女士说。
2020年1月,居委干部、民警上门,说有邻居投诉。通过小区监控,大家发现贴条的是一楼邻居。沟通后,双方约定周一至周五的下午3时弹到5、6时,一楼也不能再贴纸条。“后来,女儿换成周日、周一休息,因为有时周日要陪她出门,太太就调整为周二到周六的下午弹。”王先生说。
邻居带锣上门敲打
不久,“告示”又贴出来了。记者看到,一些纸条写有王先生家门牌号,如“XXX(门牌号)关窗了吗?您要脸吗?”另一些则没有明确指向,如“自私无耻,全家没脸,文明消遣,像个人样”“一年弹琴两百天不是您的刚需”“做个人吧,一把年纪了再不积德来不及了”“吸音垫买了吗?弱音踏板踩了吗?隔音了吗?”……
不仅如此,一楼住户还在天井用喇叭喊叫,甚至带锣上门敲打。监控显示,一楼女子不止一次来到4楼,隔着铁门敲锣,响声震天。
“考虑到别人休息,我们已经让步调整过时间了。”王先生委屈地说,“我73岁,爱人68岁,培养个爱好消磨时间,找点精神寄托。我们不是专业的,体力也不好,没有天天从早弹到晚。现在,一睁眼就想着有没有被贴纸条,一开琴盖就心惊胆战。”
王先生女儿表示,纸条和敲锣已将老人逼近崩溃,高血压、神经衰弱等毛病都出来了。“2019年到现在,没有一个部门可以解决。向12345、街道、居委、物业、司法援助都反映过,都没办法。她说噪声扰民,可以拿出证据,为什么用侮辱人格的手段?而且弹琴的时间,难道必须由邻居规定吗?如果你家上午要休息,他家下午要休息,还有一家晚上不让弹,那到底什么时候能弹?”女儿说。
居委民警数次上门
一方委屈,另一方也有郁闷要说。记者找到了贴条女子的母亲刘女士。刘女士说,其实两家早就认识,之前虽有矛盾,但也没爆发严重冲突。
“真正开始无法忍受,是疫情以后。我女儿做设计工作,那时居家上班,思路总被琴声打断,很烦躁。直到现在,她一周还是有几天会在家上班,工作受到影响。”刘女士说,除了自己家,其他楼层邻居也都抱怨过受到琴声干扰。
记者看到,为了隔音,刘女士特意花3800元在卧室里装了第二层玻璃窗。“我们用分贝仪伸到天井里测过,55分贝。就算音量没超,但如果你在休息或工作,有人在你旁边‘笃笃笃’敲木鱼,你烦不烦?”她说。
刘女士承认,双方曾有沟通,楼上也调整过时间,但后来周末仍有琴声。在她看来,敲锣、贴纸条是无奈之下的反抗。“我们也投诉过噪声,解决不了呀。那他们可以弹琴,我们敲锣违什么法?只要他们周末弹,我们就继续贴!”她说。
不过王先生一家却认为,已经无法信任对方了:“不知道下次她会不会提出更多要求,我们就一直退让吗?”
记者来到龙华街道龙南七村居委会,获悉居委干部和户籍警多次上门,但两家矛盾很难调解。在大家看来,白天弹琴并不违法,小区里有乐器人家也不少,未曾有过类似投诉。“我们没有执法权,只能两边劝。12345接到投诉派单下来,我们就通知物业把纸条撕掉,但一楼就继续贴。”居委干部表示,愿意搭建平台让双方坐下来好好谈一谈,届时可请司法所前来一同协商。(记者 金旻矣 志愿者 张晨露 王劭贤)